被称为“云南恋综”的有金直播间截图炒股怎样加十倍杠杆
摘要:
一个平平无奇的直播间。女人戴围裙,男人剃平头,身后是农村自建房,墙上挂了条抽纸。
男的没当过兵,但女的念完网友留言,上下打量他:你真的有那种(当兵的)气质。男人说,1米66不能当兵,太矮了。女人似乎生气了,吐出嘴里吃的东西,“你还矮啊,1米66了你还矮” 。
女人叫有金,25岁,身高1米48,和丈夫在云南文山务农。这样的视频片段动辄点赞10万,关键词是“家人们,嗑糖啦”。土味中夹着真实,他们的粉丝一路涨到了200万。
其中不乏毕业于985、211的名校女生。她们讲述了自己对爱情的理性和渴望、幻灭和迷茫。
文|罗晓兰 编辑|陶若谷
爱情是什么?乍看之下,有金和其他乡村博主无异,穿着花衬衫赶集,在田间灰头土脸劳作。但下一秒就看到她背着孩子,站在猪圈前跳舞,身后的猪也跟着DJ音乐摇头晃脑。她常怀念谈恋爱的甜蜜往事,笑得歪起嘴,网友据此给男人起绰号“紧身裤”,因为他那时爱穿紧身衣服。
陈蔚行就是从1米66的梗开始嗑起来。她在北方一所211数学系读大四,没谈过恋爱。倒是有crush,纯暗恋,鼓起勇气找借口加了qq,赶紧说“加错了”,再不说话。
她考古过有金的往事:和“紧身裤”网上认识,恋爱后女方父亲不支持,分了手。之后有金去厂里打工,一年里痛苦地睡不着。
对着镜头,有金害羞地讲起当年,在厂里听歌就会想起“紧身裤”,马上闭眼开唱——“如果明天的路你不知该往哪儿走,就留在我身边做我老婆好不好”。聊到两人和好的那两条短信,她捂嘴“嘻嘻嘻”,笑得左摇右晃,“紧身裤”啃着带货的鸭翅,也咧开了嘴。
这个片段被粉丝们反复播放,是一颗巨大的糖。如果这还不算抽象,你还能看到有金直播时放屁,响声后两人弹射起身,有金假装跳舞,“紧身裤”用包装袋扇臭味。“紧身裤”还说,有金有脚气,自己也脚臭,这叫男人味。他们大声擤鼻涕,一边回答网友对两人相处细节的反复追问,包括分房睡的私密问题——有金流口水,枕头有酸味。
直播间截图
这为什么是大家嗑住的爱情?
陈蔚行说,爱情就是荷尔蒙分泌,男女互补,各取所需。她关注到自己的crush,是同专业不同班的男生,上课时看到他,常坐在前两排,长得清秀白净,感觉很上进,“有个榜样让自己看齐”。但对方迎面走来,她避开眼神接触,“远远的养养眼,脸在江山在” 。
听着有金流水账式的滇普,陈蔚行觉得这一家很和睦,感到被治愈。
在粉丝何霜看来,爱情是找到soulmate,思想和价值观一致,共同进步。本科、硕士皆毕业于国内Top5高校,何霜以前觉得“谈恋爱最不重要”。她从事传媒行业,期待中的浪漫爱情在现实中闪现过一次,但男方不是单身,再没下文。
母亲催得紧,她在27岁的年纪第一次线下相亲,多人交友互动局。“尴尬”,何霜回忆,没有任何交流,就要在游戏中被陌生男人背、公主抱。
在一堆秃顶和啤酒肚里,她和一个清秀的高个男孩加了微信,改天约了饭,男孩上来就讲恋爱史,还不理解她之前的单身选择:“大学不谈恋爱还能干什么?”再看身边的案例,闺蜜分手后,前任跟闺蜜的室友在一起了。闺蜜相亲了一个有车有房的本地男孩,但对她忽冷忽热,原来是在找白月光的替代品。这些情况,都愈发加深何霜对爱情和婚姻的幻灭。
但进入直播间,看到粉丝问,结婚的好处是什么,恐婚怎么办,有金啃着鸭翅,唱起了闽南歌:乎我笑容乎我悲伤,乎我怨叹在心中。
何霜想,还是实际一点,在生活上为对方着想就行——“紧身裤”在家干很多活,跟一些农村男的不一样。她从农村考出来,见过太多“眼里没活”的男性。某个深夜,有金跟粉丝谈心,哭得挺真诚。她说自己从小看父母打架,嫁个男人不打你,偶尔做饭给你吃,“太幸福了”。
女生小桐在南方某211读汉语言文学,之前关注另一个云南博主小英,同情对方的穷苦和丈夫的不负责任。被室友安利有金夫妇后,她从“紧身裤”的眼神里,觉得看到了对女方的爱。她来自安徽农村,儿时经常目睹父母、祖父母吵架。
长大后,小桐得知村里有个开小卖部的奶奶,儿子儿媳离婚,老伴跟她打架,她想不开喝农药自杀,被救回来,一切都没改变。点亮屏幕,隔绝沉重的现实,小桐想,爱情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她记得,有次“紧身裤”秀出肱二头肌,有金吃醋,扯开外套挡住摄像头,小桐直呼,“太爱了”“笑吐了”。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抠糖」是更为甜蜜的过程故事线和糖点是粉丝展开想象的两个基点。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许冠文研究嗑CP的论文显示,粉丝了解CP故事的出发点,以故事的终点开始。
而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寻找自己所能感知到的、能印证CP关系的线索,从而获得正向的情感反馈,就是糖点。刀,则对应的是人物身心和感情都遭受严峻考验甚至伤害的虐心波折的故事。
放在有金的直播间,要从两人已婚开始嗑,也就是故事的终点。“能减少确定CP的情感真实性成本,又保证糖点更多”,数学系女生陈蔚行解释,她嗑CP时希望糖和刀同时存在,最喜欢追妻火葬场。
在嗑学理论中,有金和“紧身裤”分手一年,是故事线上的“刀”,“插刀”能让故事跌宕起伏,因此粉丝们反复追问两人分手的细节,还翻遍有金的早期视频,用两人的青涩照p成婚纱照。近照也能做成“电影海报”:两人坐在蓝天下,有金穿着渔网破洞裤,幸福地歪着嘴。
“抠糖”是更为甜蜜的过程。对此,陈蔚行颇有经验。她起初觉得“紧身裤”很嫌弃有金——有金贴过去,他就走开。有金喷了饭,他觉得食物被玷污。直到有次直播,男人淡淡地说:如果没有爱情,怎么可能结婚。
此后,陈蔚行只看两人有互动的视频,每次盯着表情,尤其“紧身裤”的反应,值得用显微镜“抠”——夹杂在不耐烦、面无表情中间的暗爽,以及突然的含情脉脉,让陈蔚行觉得“像发现了宝藏”。
“寻找糖的过程就是快乐的。”她说,找到糖更加印证“紧身裤这人挺复杂的”“爱战胜了本能的嫌弃”。这个过程让她觉得两人的情感更真实。
在有金的直播间,不少大学生羡慕这种平淡朴实的感情。在理工科211学计算机的一个男生,关注有金夫妇一年,欣赏他们“相互包容,关爱孩子”。现实压力太大,身边人恐婚恐育,他优先考虑了经济问题,去年底参加了省考,对爱情观望不前。
一份来自北方地区947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显示,55.12%的大学生没谈过恋爱,且呈现“想法上积极,行为上消极”的现象,原因包括:恋爱成本高;学业压力大;毕业后的不稳定性;网络宣传的渲染。
情感的复杂性需要本体去感受,这会面临被伤害的风险,而嗑CP是合适的风险较小的体验方式,这是社会学硕士许冠文在论文中的观点。
就读于211的女生小桐,为了求稳,高考后都填了师范专业。但疫情后相关专业分数上涨,她被调剂,最后降级转回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热捧,学院开设了6个班,共300多人。
小桐在学霸宿舍,她全年级第9,剩余的3个室友有两个是第1、第4。没有人谈恋爱,年级第1冲绩点,准备申请香港中文大学,最焦虑课没听懂和老师给多少平时分。新闻上常出现家暴,校园集市不时有女生发PDF长文,挂前男友出轨,这些都令她恐惧。
即使毕业离开大学,恋爱上仍然受困。女生何霜保研至名校,手握多份实习,但毕业后到北京找了8个月才有工作。入职后,她不敢停歇,担心KPI在小组内排名落后,周末也在加班。
何霜嗑过娱乐圈的“棣欣引力”(王鹤棣和虞书欣),后来打听到两人是假的,女方还跟别的古偶剧男主演“营业”,她幻灭了。CP从偶像剧人设变成乡土抽象派,何霜说,这里面有自己对工业糖精的反抗。
爱情不被外在条件限制,她一直这么以为。社交圈有限,她下载了约会软件,但里面摆的全是条件——年龄、学历、工作、家庭背景等,何霜发现自己处于相亲链条里的末端。再有人帮忙介绍,男方是北京人,父母可出钱资助买房,她怕配不上,朋友一顿鼓励,但或许是感觉到了她的自卑和尴尬,至今没有推进。
要获得爱情,可能要在自己的优势——学历上,向下兼容,何霜想。同学在音乐节上认识了二本男孩,对方攻势猛烈,每周末从外地赶来约会,何霜感叹“这就是真命天子”。直到同学发现对方要出国,只想快速恋爱,不要长期关系。
她唯一相过亲的男生也是双非本科,他见面时说,“原本不抱希望,没想到遇到了你”,何霜一下上了头。她主动提出下次再约,男孩开心地答应,却再没有消息。双重打击下,何霜现在认为,还是要找学历匹配的。
何霜在约会软件上看到的男性提出的条件。讲述者供图
嗑有金夫妇的几位名校女生,都支持“门当户对”的逻辑。安徽大学的程庆华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写到,Z世代女性衡量亲密关系时,更要求家庭背景、学历、外貌、三观的“势均力敌”;人们试图“驯服爱情”,把爱情和爱人变成自己可掌控的、可理解的、使自己舒适的存在,以获取安全稳定。
外貌是重要的匹配元素,陈蔚行认为。她宿舍共6人,只有长得漂亮的两个谈了恋爱。陈蔚行的暗恋对象长得白净,谈过漂亮的新疆女孩,她觉得自己长相普通,配不上。
陈蔚行来自三线城市,父母是工薪阶层,靠自己考上了211大学。她想象中的结婚对象,也在这样相似的社会坐标点位上,连身高都考虑到了:她1.62米,为了视觉角度舒适,想找1.75米的。
回到有金夫妇,两人同样农村出身,“紧身裤”比有金多上两年学。至于挣钱能力,陈蔚行说,以前有金当家庭主妇,现在直播是她主导,轮到她在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了,“谁挣钱多谁强”。
爱情需要怎么证明?随着两人越来越火,粉丝中另一种声音开始出现—— “紧身裤”不爱有金。
老公,要不要证明一下?有金在一次直播时扔下鸭翅,站起身,突然假摔向“紧身裤”倒去,后者下意识扶住。不久前,有金真的从沙发上摔倒,“紧身裤”没扶,甩手走了。粉丝中的有爱派和不爱派开始在直播切片里抠细节,相互论战,“扶不扶”就此与“爱不爱”划上了等号。
和“抠糖”原理类似,不爱派循着蛛丝马迹,发现了更多证据。在广东打工时,“紧身裤”和朋友下馆子,留有金在出租屋带孩子,只打包回剩饭。有爱派立刻解释,“这是过去,现在孩子过生日,夫妇俩淋雨买来蛋糕。”
她们在直播间追问,两人上次接吻是什么时候,“紧身裤”“说有金全身都臭,亲一口会恶心几天,早不亲了。有爱派解读:嘴上说嫌弃,心里美着呢。
有金换旗袍,拉链拉不上,喊丈夫帮忙,男人磨蹭着去了,一副很嫌弃的样子。作为“有爱派”的粉丝,何霜觉得,为了对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情感战胜理性”——爱一个人就是要爱他/她的缺陷,即使觉得有金一无是处,还是愿意跟她结婚生子,是爱的证明。
资料图,源自视觉中国
安徽大学的程庆华在撰写上述论文时访谈了25位女性,她总结,Z世代女性在亲密关系实践中倾向于把安全感和确定性放在第一位,衡量着被爱的程度,而衡量的指标无非是物质条件和精神价值。与此同时,“爱情至上”的脚本翻转为“被爱至上”。
比如彩礼,结婚时“紧身裤”拿出9万彩礼,也被当作了爱的证明——当地彩礼只有几万,况且他们是好几年前结婚,“紧身裤”家条件差。关于彩礼,直播间的女性粉丝呈现出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自己觉得无所谓,但父母不会同意,不会为此对抗父母;另一种是“不掏钱没有诚意”,如果对方拿不出,不会考虑跟他结婚,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苦。
何霜认为,彩礼不重要,更在于日常的嘘寒问暖,遇到困难时对方的不离不弃,要“用时间来证明”。被问到爱你的和你爱的如何选,她脱口而出——“爱我的”,至于怎么抵达相爱,“他爱我,我也就爱他”。
程庆华的论文指出,现代个体要求“好的爱情”应排除爱情固有的消极面来“为我服务”,反恋爱脑的言论就是一大体现;但如果既强调现代爱情关系中的自我感受、重视自由和独立,又强调传统爱情脚本中的安稳和保障,两者相悖的选择逻辑很可能会使得爱情实践的难度倍增。
陈蔚行现在觉得有金有点恋爱脑,看有金的视频少了,即使看,也避开琐碎的现实一面,比如孩子半夜发烧要带去医院。她后来惊讶地发现,自己代入的居然是“紧身裤”,希望自己傲娇高冷,把控一段关系,被依赖。
对于未来,她没有大追求,工作不要太辛苦就行,结婚的话找个好男人,“人生的合作伙伴”。至于爱情,更多放在了耽美小说里。她从小学开始看耽美,最喜欢的一本看了十多遍,睡不着时反刍两人的甜蜜日常,脑补文本之外的细节。而有金的直播间,陈蔚行说,她习惯看评论感受糖点,后来看多了完整视频才明白,两人之间似乎没有爱情,“只有责任。”
“网友剪的左右了大家的判断”,小桐说得更直白。关掉屏幕,现实里的爱情仍不知在何处。还是追星更实在——她兼职赚钱去看演唱会,养成系的男团偶像长得帅,有规划地发唱片,可以提供陪伴和激励。
小桐不相信爱情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她认为大家在网络世界都戴上了面具:发朋友圈,写对未来的长规划和深思的,是引起焦虑;抒发情绪的,太烦;男生袒露内心会被说装,于是就发中美关系……这样的她全都屏蔽,最后剩下一水儿的美照。在校园,两个性别群体似乎也没有更多线下交流,她问“联谊是什么?”
已经工作的何霜,情感世界寄托在言情小说里。忙完一天,在被窝里看男女主的暧昧,可以全然忘记外界的烦恼,她说能调节激素,让月经变得规律。母亲催得急,每次打电话都唠叨,去年见了那个相亲对象,她感到满意,“至少完成了一个约会kpi”。
小桐去看演唱会。讲述者供图
(应讲述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参考引用的文献资料:[1]许冠文.“磕CP”:青年粉丝的亲密关系想象、情感共鸣与自我确认[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22.[2]程庆华.“浪漫之爱”到“反爱情”:新媒介视域下爱情脚本的翻转--基于Z世代女性的亲密关系实践[D]. 安徽:安徽大学,2023.[3]孙艺珊,赵元淇,杨晓星. 恋爱类短视频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J]. 现代医学,2024,52(Z1):108-112.发布于:北京市